01 微信老了嗎
又是一年微信公開課。曾幾何時,如果說有一款app只要更新換代,就會立刻引發全行業的關注,掀起討論狂潮,這個app一定非微信莫屬。但是現在,最好的時代似乎正在過去。當微信上線了史上最激進的新版本,推出好看、強提醒和時刻視頻,坊間的回響卻并沒有那般熱烈。任何一個產品都會有生命周期,過了最高點就會是下滑曲線。微信可能是過去十年里最成功厲害的產品,但也不會例外。那么當微信的迭代已經不能挑動輿論嗨點的時候,下滑曲線是否已經到來?
微信老了嗎,張小龍尚能戰飯否?
當我們聽到微信小游戲使用人群,但30歲以上占據了58%,55歲以上用戶達6300萬,是增長最快的用戶時,這種疑慮涌上心頭:就像老齡化正成為中國的難題一樣,微信難道也開始了中年危機?在這種復雜的心情中,筆者終于等來了張小龍的深夜演講,這是張教主史上最漫長的一次公開表達,也是第一次抖出了那么多他內心深處“很實在”的東西。這是一場不需要任何專業技巧、甚至不需要標準流利的普通話也能讓你屏息凝神、忘記時間流逝的演說。作為一個創業者、產品人,筆者的內心是震撼的,我已經很久沒有聽過這么理想主義和純粹的內容,張小龍確實是這個時代最有深度的產品人。但是激動歸激動,平復心情大半天之后,我也終于想明白了:為何微信小程序一直不溫不火,為何微信的2B一直做不起來。這是有著深層次原因的,可能就在張小龍的內心深處,在他的初心和原動力那里。
02 “好的”小程序
在分析原因之前,不妨分享另一個故事:微信小程序剛剛發布那會,有個創業公司ceo(這里不指名)歡欣鼓舞,在各種場合力挺,他發布的小程序也一個個成了病毒爆款。你一定認為,這個創業者一定已經走上事業巔峰,成為小程序創業者的個中翹楚了?然而事實是,這個創業者又開始開發app了。原因很簡單,他的每一個爆款都被微信下架了,理由無非是誘導分享之類。有次我問他:你放棄微信小程序,是不是因為微信要的小程序,只能是符合他利益、可以補充他生態的?他搖了搖頭:事情可能更糟,符合他利益都不行,還得“政治正確”。一邊看著直播,一邊這個“政治正確”又浮上心頭,因為整場公開課,微信的產品經理都在強調著:我們很“健康”,只要是“好的”小程序,都會得到我們全方位的支持,不要怕沒有流量。原來,小程序還有“好的”、“健康的”一說,那么何為不好呢,我那個朋友估計很不幸地算一個。微信地這種論調,倒是透出一種“價值觀”治理的意味。古有以德治國,今有微信價值觀治理小程序,就仿佛一首粵語歌:只要你乖,給你買條gai。可是問題來了。1、我要怎樣,才算足夠乖?2、我要多乖,才能被你垂青到?3、如果我乖,還能放心大膽做自己想做的事業嗎?作為一個商人,我的利益還能最大化嗎?滿心困惑。好在當晚,張小龍終于出來解惑了。
03 像我一樣做產品
張小龍說的很清楚,好的產品應該是人們的伙伴、為人們真正創作價值,而不應該為了流量變現或者kpi、刻意地去“套路”人們的點擊和時間。微信之所以與眾不同,就是因為守住了做產品的常識和底線。他引用了博朗公司的標準:有創意、實用、美感、易用、含蓄、誠實、歷久彌新、精致、環保、少即是多。從這一點出發,在微信的合作生態中:好的小程序應該為用戶創造真正的價值,而不只是為了流量變現。好的小游戲應該是創意的體現,而不只是傳統游戲流量變現的套路。好的公眾號應該是有好的內容,而不只是流量變現。看起來,張教主似乎恨透了流量變現,他認為這種模式扭曲了產品,使得創業者不把產品當產品、不把用戶當用戶——明顯是當流量和錢袋了。這樣一看所謂好的也就清晰了,按張小龍的話說,就是“像我們一樣做產品,而不是為了流量變現”。這句話非常有力動人,卻可能是微信小程序生態一直無法做大的起點。
04 開發者為何“不善良”說到這里,我想起騰訊的另一個產品——企業微信。企業微信和阿里釘釘打了那么久,兩者的“性格色彩”正好相反。釘釘追求的是管理執行的效率,老板用的很爽,有什么命令可以“釘下去”,就不怕沒人回應。企業微信追求的是員工們的體驗,一上來就抓像發票報銷這些員工個體的權益。結果,企業微信一直不溫不火,釘釘卻做得風生水起,成了職場im的典范。為什么企業微信關注的是員工,是更大多數人的體驗,卻做不過釘釘呢?因為職場im這種東西是2B的,一個公司用不用不是全體投票的,而是老板說了算。這就回到了問題的開始,微信擅長發掘每個人的通用需求,卻不擅長抓住中小B經營者們的痛點。因為他首先是做產品的,不是做生意的,是做每個個體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個問題放在小程序上就明顯了:開發者們為什么一上來就追求流量變現,各種紅包、誘導、裂變的套路不一而足?是因為他們先天不那么“善良”嗎,是因為他們不想好好做產品嗎?怎么可能?中國的創業者還沒有那么low,誰還沒有一點理想主義?只是資本環境太險惡,要活下去不得已現實了。
05 怎么熬兩年?
張小龍說,微信開頭兩年,用戶并不多,因為他們直到產品足夠好、可以出現用戶的自然增長,才開始了真正的推廣。但是試問中國的創業者,誰能這樣慢工細活地調整兩年、直到出現自然增長呢?這個調整兩年的錢從哪來,靠投資人嗎?可是哪個投資人會這么有情懷,一個個都想著早點退出套現,還陪著你慢慢調?就算你真的熬過了兩年,好不容易產品自然增長了,忽然來個bat之類的大家伙跟進呢,照著你直接一抄,這時候是不是成了前人種樹后人乘涼?所以可見,追求流量和變現,不是因為創業者不善良,而是因為他們要“活下去”。你微信可以連續幾年不盈利不打擾用戶,反正騰訊有的是游戲收入撐著呢。但是中小創業者呢?中國如此嚴酷的商業環境,一個合格的創業者必須首先是合格的生意人,首先懂得如何野蠻生長活下去,然后才是優雅精致的產品經理,才是極客,才是改變世界的人。張小龍做foxmail的時候,一定也經歷過這樣的艱苦歲月,但是他很幸運遇到了騰訊。但是今天的創業者,又有幾個能一上來遇到馬化騰讓你放心大膽地做想做的產品、不必急著營收呢?也許摩拜用心做單車,不急著擴張,也許ofo繼續深耕校園、而不是在朱嘯虎們的慫恿下發起鋪車和價格大戰,那么或許兩家今天的命運都不至于落得如此。但是可能嗎,投資人的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給了你就得給我快速執行燒,就得把泡沫做得大大的,吸引后面的機構接盤、我好退出啊。這就是中國商業的基本面,如果張小龍一上來只是想著讓小程序開發者先“做產品”,然后再想著做生意的話,那么就是本末倒置,開發者也只能說:“這個游戲我玩不起,我要先賺錢活下去”。這就好像富二代跑去指責別人,你心態不好、努力讀書就行了呀。可是他哪里知道,人家找個工作、看個都要費盡千辛萬苦,天天看人臉色,又怎能有好心態?為了混口飯吃都沒有讀書的時間,甚至買不起一本書,又怎么學習?
不同的眼界和經歷,決定了生活在不同的世界。背靠騰訊,當然可以先做產品再做生意,但是背后沒了大樹,還是乖乖先想著生意吧,千萬別作。張小龍說,別人講我們站著說話不腰疼,可是微信團隊從一開始就是這樣的。可您也別忘了,微信團隊一開始就是背靠著騰訊大樹的,別人不是。說到這里,我又想起了一個段子。很多人分析巴菲特的成功經驗,什么努力智慧眼界之類。可有人說,他的父母不一般,他小的時候已經可以和父母一起去投行開會了。當微信團隊可以用一個月的時間去思考和測試的時候,創業團隊的開發者可能連找到個靜靜想事情的地方都沒有。人與人真的不能簡單類比,張小龍不可復制。所以,當不可復制的張小龍希望小程序的創業者像他一樣理想主義時,先得想想是否懂得他們的痛點和艱難。這就好像廣東另一個偉大的人物中山先生一樣,理想、理論、品行和魅力絕對是人中龍鳳,但他總是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別人,希望大家也能像他一樣,結果就往往是一次次被背叛。對合作者利益訴求的忽略,只一味強調道德認知的高標準,是理想主義者的通病。中國商業的基本事實是:小公司要想切入市場、和大家伙競爭,常常需要抓住規則漏洞、野蠻生長、邊緣突破,很多一上來看起來有點low。按照微信的標準,恐怕都不算“好的”,可如果完全是好的,走最正的路,和既得利益的大家伙們怎么較量呢?中國的互聯網產品往往都有原罪,qq最早是抄襲和網戀,百度一開始搜盜版和黃片很容易,拼多多更是尾貨爛貨橫行……如果這些產品一上來都在張小龍的價值觀體系下老老實實地生長,恐怕都不會有今天吧。
06 中心還是不中心
那為何,這個問題在公眾號時代就沒暴露,公眾號的生態為何就做起來了?那是因為相對于小程序,公眾號的創業門檻低了太多,你不需要高薪聘請隨時可能忽悠你的開發人員,也不需要icp之類的資質,甚至在剛開始的紅利期、哪怕業余時間兼職運營,也能獲得不錯的流量和收益。但是這些條件放到微信小程序已經完全不成立,門檻太高,成本風險太大,紅利期已過。懂用戶,不懂創業者,是第一個兩難。第二個兩難是中心化還是去中心。在微信小程序領域這里,我們看到了一個悖論:“好的”小程序,往往一上來不賺錢,商業模式不清晰,商業邏輯不閉環,于是活下去都很艱難。而一上來很帶流量、很賺錢的,往往沒那么好。所以微信公開課這次公布了:好的小程序你別怕,微信爸爸會保護你。我們會提供新的發現方式和新的搜索方式,給你更多曝光的機會,只要你符合我們的標準、用戶滿意度更高,其他就交給微信平臺吧。然而這樣一來,微信等于自己也走上了“中心化地流量干預”的老路,這與張小龍一貫的去中心化產品哲學完全矛盾。這也恰恰說明,微信可能真的有點捉急了,目前的生態有問題,真正用心做產品的創業者往往沒有流量,他們灰心失望、信心喪失,正在離去。微信小程序正在變成家底殷實者的貴族游戲。中心還是去中心,這是一個深層的糾結,中心了容易“不公平”,可不中心,小創業者又得不到救濟,只能弱肉強食。
07 致命的徘徊
向左右還是向右走?即便張小龍這樣偉大的產品經理也會糾結徘徊。然而這種徘徊有時候是致命的,因為會錯過重要的發展時機,會給競爭對手可乘之機。張小龍說,我們有的是耐心和時機,可真的是這樣嗎?支付寶的小程序已經錨定了商業交易這個細分領域,鐵軍正在線下火力全開。很明顯,他們不想做太多線上流量的生意,整個戰略依然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延申。主要就是三點:1、優選。推出以健康分為核心的小程序評價體系,讓用戶用搜索、訪問、成交和收藏來投票,選出優質小程序并資源傾斜。2、多端,用整個阿里系的產品來為小程序做流量激活入口。3、商業賦能。圍繞商家的需求痛點,開放信用分、花唄周卡、營銷反作弊、人臉識別、區塊鏈服務等能力,開放會員體系,推出收藏、分享有禮等平臺級刺激措施。這是一個高度強勢、中心化的戰略。另一邊,百度推出了智能小程序,以百度信息流的智能推薦和分發,作為最大的流量入口,同時抓住搜索行為,搜索意味著需求+主動+精準。百度的策略是開源,一方面在流量上組建開源聯盟,和愛奇藝、快手、攜程等戰略合作,12家腰部公司的app均成為百度小程序的流量入口。另一方面在技術上開源,釋放語音識別、人機對話、ar等各種黑科技能力。從公布的數據看,支付寶小程序8萬、用戶超過5億,日活1.7億。百度小程序總量破萬,dau也已破億。此外還有頭條的小程序,目前還在神秘低調狀態,沒有看到大規模發力的痕跡,應該還在厲兵秣馬、暗暗準備。毫無疑問,對手們都更加堅決,沒有“去中心化”的道德包袱,也沒有對“流量變現”的精神潔癖,他們或許更理解從0到1的小創業者需要什么?
戰爭態勢很明顯:1、微信有最大的流量池,但是釋放給開發者的流量紅利最保守。2、在線下,張小龍在小程序最初發布時設想的交易場景,支付寶小程序正在快速推進,因為天然的生意屬性,更擅長和商家打交道,張教主的初心由支付寶接棒,這也頗具意味。3、在線上,微信小程序的社交推薦,將和百度、頭條的信息流智能推薦,形成兩個時代的對決。最終是張小龍的英雄洞悉勝利,還是算法智能勝利,還很難說。張小龍或許會說,別急,我們還會慢慢迭代呢?但是小程序開發者等不起,如果吃了上頓就沒下頓,那或許還是得到更有流量的地方。誰都有局限,張小龍也不例外:懂用戶,但不懂創業者,懂產品,但是不懂生意,懂社交,但是不懂人工智能。比如他說,每做一個新功能,就會有5億人反對、1億人教他怎么做產品,這顯然是沒有任何數據支持的天馬行空,頭條百度們是絕不會這么說話的。很遺憾,筆者也是以上吐槽大軍的一員,但作為使用了2700多天的用戶,陪著微信一路走來,我真的是希望騰訊能改變、小程序能真正對開發者友善起來,而不要一副何不食肉糜的優越姿態。最后,筆者仍然要對張教主這寶貴的四個小時致以深深的敬意,在理想失去重量的年代,我們需要這樣的人物,不妨把本文標題反過來:盡管張小龍不懂創業者的苦,進而小程序的生態總是成長緩慢,但是他仍然是這個時代最懂用戶的偉大產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