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誰占領移動端,誰就贏得天下。基層治理,也需向移動端進發。“共治包河”的出現,是合肥市首創,也在全省、甚至更大范圍內提供了一個范本。
效果顯——用戶量已有2萬余人
5月11日,記者包河區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大廳,記者查詢到了這樣的記錄:在濱湖世紀社區,居民在“共治包河”微信小程序“報事”模塊反映,徽昌苑天山路西門,鹵三味熟食的二樓,每天早上5點多里面有很多廚師做菜,聲音很大,做菜兩個窗戶對著30棟很多臥室,嚴重擾民。問題上報后,案件經大共治平臺直接流轉至對應的物業公司,經過物業人員上門溝通,這個商家噪音主要來源于店內的高音喇叭,老板同意撤掉。
福州路匯佳幼兒園西側人行道新安裝隔離樁被破壞,已經從根部割斷,直接置放上面一碰就倒,應該是商鋪為車輛出入所為,西邊一汽修商鋪更是直接拔掉幾個隔離樁!事件經大共治平臺直接流轉至對應的物業公司,物業人員當天下午就進行了修補維護,經核查,隔離樁已修補完善,問題得到快速響應、高效解決。
這樣的事例自今年3月底以來,包河區全面啟動“共治包河”微信小程序推廣以來,群眾已上報千余件,件件均得到及時處置或回應。
包河區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副主任劉愛俊介紹,截至目前,“共治包河”微信小程序用戶量2萬余人,共發布社區動態、文體活動、辦事服務信息等569篇,轄區居民閱讀量5196次、互動217次,群眾通過小程序報事千余件。
發力準——贏得信任感,建立公信力
現在手機APP、小程序滿天飛,“共治包河”小程序要想得到群眾認可,最重要的是辦實事、解難題。而在這方面,包河區各街道雖然推廣方式各有側重,但無不把贏得群眾信任度、建立公信力放在首位。
包河區望湖街道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副主任左慧瀟向記者透露,望湖街道在推廣“共治包河”微信小程序時,著重考慮居民的“體驗感”,先讓一部分群眾嘗試在“共治包河”微信小程序報事,然后移交到相關部門和人員,最后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解決,并且居民能夠看到辦理的整個過程和結果,讓廣大群眾相信“共治包河”微信小程序能夠高效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
“望湖嘉苑網格的居民通過小程序反映的小區機動車亂停放問題、丹桂苑網格居民通過小程序反映非機動車充電樁問題、月桂苑網格居民通過小程序反映噪音擾民問題等,都得到了及時有效的解決。”左慧瀟進一步表示,“共治包河”微信小程序讓群眾的問題有人問、有人管、有人去解決。通過前期的嘗試,現在越來越多的群眾愿意使用“共治包河”微信小程序,愿意參與到社會治理當中,因為他們覺得“共治包河”微信小程序好用實用管用,他們的問題有人協調處理,同時“微信小程序”也讓各部門之間實現了工作聯動,改變了過去“單打獨斗”了局面,出現了群眾反映的問題,多部門聯合協調處理的良好局面,大大提高了解決實際問題的效率。
蕪湖路街道網格化服務中心主任劉輝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通過街道微信公眾號帶動微信小程序的推廣。通過街道微信公眾號的宣傳鏈接,強化官方背景屬性,提升微信小程序的社會公信力,讓轄區居民敢用、能用、想用。現在街道共有注冊用戶6502個。
“讓社區居民對小程序做到有用、愛用、管用。現在小程序共受理案件629件,解決了大量的環境衛生、消防安全等影響居民生產生活的事情。調動了街道部門及社區的上下聯動,也吸引了部分居民共同來參與社區治理,形成了‘小區是我家、治理靠大家’的氛圍。”劉輝說。
意義大——帶來基層治理新變革
過去群眾其他方式的投訴,不僅問題答復反饋慢,而且一些問題都沒有得到實質解決;去社區反映問題,很長時間都沒有結果回復,導致矛盾尖銳,問題突出。而“共治包河”微信小程序的出現,為積極變革基層治理模式提供了探索。
包河區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主任楊永倫當天接受記者時表示:“把群眾的訴求意見收集上來,把問題處置下去。通過‘共治包河’微信小程序,物業、社區、110等單位實現了共建共治,基層治理能力大大提升。”
由此可見,開發建設‘共治包河’微信小程序,拓寬群眾訴求渠道,在著力解決群眾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和揪心事上,確實卓有成效。
“共治包河”微信小程序是合肥市首個積極推動服務群眾工作向移動端、云端轉變的平臺探索,其創新服務方式、重構服務界面,線上發聲、線下落實,在移動端實現民意收集、問題辦理、服務辦事等功能,構建疏導網絡民意、精準高效解決群眾訴求的最短路徑。
值得一提的是,包河區進行這方面探索時,首先從建立制度入手,為可行性和長久性奠定了堅實基礎。早2020年6月,《“共治包河”微信小程序管理暫行規定》即印發,從信息發布和應用、管理責任和信息安全以及責任追究等方面對使用和管理小程序進行規范,明確“分級審核,先審后發,授權發布”的信息發布制度。
新聞鏈接:“共治包河”小程序主要功能
小程序共計開發 “議事、報事、辦事、我的社區以及我的”5個版塊13個子模塊。
(一)“議事”。將社區議事大廳轉移到線上,街鎮、社區通過小程序收集居民訴求,精準制定服務舉措,并在議事平臺發布議題,發動居民廣泛參與在線協商社區公共事務,搭建社區居民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新平臺。
(二)“報事”。“報事”版塊打通了大共治信息平臺,居民通過小程序上報的問題由大共治信息平臺進行受理、立案、派遣、辦理、反饋,大共治三級網格運行體系有效保障案件高效處置。
(三)“辦事”。通過“辦事”上傳辦事指南,提供線上辦事功能,方便居民實時了解社區辦事具體事項、享受在線辦事的便利等。
(四)“我的社區”。包括“社區動態、玩在社區、住在社區、法律顧問”。“社區動態”網羅社區實時新聞動態,展示社區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玩在社區”有鄰里社團、社區活動,居民可在線咨詢報名。“住在社區”有生活服務,發布物業、公廁、家電維修等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各類服務信息,社區醫生和心理咨詢師在線接受咨詢或電話預約。“法律顧問”通過案例來進行法律宣傳和普及,在線留言咨詢社區律師和調解員,申請法律援助等。
(五)“我的”。包括“我的報事、我的報名、我的信息維護、我的收藏、我的申請、我的咨詢”。可以查看居民個人上報案件辦理情況、辦事情況、報名社團活動、申請法律援助詳情等信息。
本文地址:http://m.knowyourextract.com//article/2021/0513/25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