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純線上的互聯網產業,也正在成為傳統行業呢? 我認為,有以下三點信號,很準確地傳遞著這個結論。
第一,業務本體邏輯上(不包括流量采買合作關系)不和任何線下實體行業發生聯系的互聯網企業,只有兩類,一類是平臺,另一類是泛娛樂。互聯網的上半場,成功的也正是這兩類企業,前者的代表是BAT,后者的代表是諸多垂直行業比如網絡視頻、網絡游戲等。但如本書第二章里的論述,隨著人口紅利消失,包含BAT在內的全互聯網行業的GMv停留在幾千億元人民幣(2015年在6000億元左右)、難以突破萬億,其中近一半的產值還是BAT三家貢獻的。這個數據,無論是和其百倍、千倍溢價的企業估值對比,還是和眾多輕輕松松GMV產值幾萬億元人民幣甚至十幾萬億元人民幣的傳統產業相比,都相形見絀很多。更致命的是,純線上的廣告、游戲、電商等變現模式的真實增速都在放緩,而且看不到再次飛躍的契機在哪里,行業內甚至已經把希望寄托在類似VR,AR這些尚未普及前景也尚不明朗的下一代產品身上。也就是說,純從GMv產值能力看,當下甚至幾年之內的整個線上互聯網行業,還抵不上某一個傳統行業下屬的某 一類垂直細外行業,而從創新性上審視,就平臺而言,難以再橫空出世獨角獸;就泛娛樂而言,也是熱鬧大于實質。
第二,除了上兩類互聯網企業之外,其他互聯網業務,基本都會和傳統線下實體業務有深度關聯。比如電商,隨著“新零售”概念的提出,未來純線上的電商將成為“傳統模式”,而電商的核心競爭將從線上流量外發轉移到物流、倉儲等線下能力上。比如京東,其所謂的互聯網大數據能力,是對某一個地區每種消費單品的消費需求的預判和提前供貨能力,但這個大數據能力的落地,是需要在每個細升區域都有龐大而健全的倉儲基地以及物流能力為前提的:否則,配送的效率、速度和體驗是無法達成的。而在互聯網行業應用中,迄今為止,純線上模式的互聯網企業,基本還沒有出現能形成商業閉環、規劃化盈利的,比如純線上的在線教育、純線上的房產經紀平臺、純線上的垂直電商等。這些沒有線下實體支撐,完全走線上交付的模式,如果沒有資本支撐,沒有自己刷數據的美化,往往是慘不忍睹的。也正因為此,這些模式的互聯網企業,正在紛紛走向線下、或深度結合線下,其成長的路徑就是在否定自己的過去。
以房產經紀行業為例,第一波從線上走向線下的,是搜房網,但它自己開設直營店、低價策略搶中小中介飛單的模式,既傷害了行業,也傷害了自己,更導致其持續的巨額虧損。而第二波從線上走向線下的,是前兩年一直號稱要用互聯網取代線下門店的愛屋吉屋、悟空找房等互聯網房產平臺。隨著它們發現純線上模式不僅商業模式無法閉環、資本市場也不再認可,它們開始用輕加盟的模式對線下的中小中介翻牌,嘗試做特許經營的生意。第三波,則是之前定位在SaaS平臺服務的易居房友等工具服務商,在發現SaaS工具模式很難賺錢、沒有想象空間和資本溢價空間之后,也轉而試圖通過特許加盟模式來經營自己品牌的線下門店。無論這些不同輪次的線上平臺,報以什么目的,以什么方式進入線下,都意味著純線上模式,已經成為“傳統",未來很可能消失殆盡。
第三,傳統企業也正在紛紛成為互聯網企業,或者準確地說,是產業互聯網企業。以后,沒有完全的傳統企業,也沒有完全的純線上互聯網企業,如果有,那它們絕對都是“傳統企業”。未來隨著產業互聯網的普及,互聯網企業的邊界會越來越模糊。而隨著實體經濟的各大巨頭,都從對內的全角色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對外的互聯網引流和消費端體驗升級方面,紛紛互聯網化、移動化、物聯網化、大數據化,開始沉淀自己的用戶中心,甚至開設增值業務,那些只做線上、越做越窄、越競爭格局越小的互聯網企業,所在的市場總盤將會非常局限,或者實際真實增速非常有限,進而形成惡性競爭的、泡沫化的、無利可圖的市場氛圍。而這種氛圍,正在讓這類互聯網企業,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傳統”。
提醒讀者,不要再簡單地迷信“互聯網”三個字,互聯網不是萬能的,更不是套上互聯網就是未來。甚至,純線上的互聯網企業,正在變成不折不扣的傳統企業。不要認為網站制作企業是無往而不勝的.事實上,從2000年至今,已經有很多的全球500強企業死于沒有順應時代趨勢的變革。迷戀純線上而忽視線下,缺失對實體經濟的了解和理解,不認可產業互聯網的趨勢和必然,那么,無論你現在是多大的線上互聯網企業,都可能會步入他們的后塵。
本文地址:http://m.knowyourextract.com//article/3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