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公眾號運營人”的狀態嘛:
未婚的以為你有問題
已婚的以為你有外遇
離婚的以為你有目的
為什么你的公眾號做不起來?
你和咪蒙的起點壓根就不一樣!
每個人都在開號
你以為你和咪蒙開號時都是0基礎一樣的
其實根本不是!
開號的時候,你是否衡量過:
你的社會地位
(行業精英?商業大咖?明星?)
你的粉絲基礎
(網紅,作家,意見領袖,ip?)
你的創作能力
(能否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以上都沒有,你憑什么要求自己前期自帶流量,滾雪球增粉?
為什么你的企業公眾號做不起來?
先不考慮個人能力,大客觀情況:
第一、沒有團隊,只身一人,還在公司身兼多職,根本無法全方位運營公眾號;
第二、無法改變公司硬要發產品廣告,領導形成的傳統自嗨需求;
第三、公司沒預算、產出要求高、對運營人的不信任;
溝油哥先來捋一捋公眾號的根本邏輯:
先漲粉,后變現;(分眾專享)
邊漲粉,邊變現;
(新世相、平臺號【千聊、MAKA】)
先漲粉,再留存,后變現;
(自媒體居多,自品牌,草根ip,意見領袖)
溝油哥運營的銀行項目,對接人要求先漲粉,漲的是非持卡客戶粉,然后還YY這批粉來了,馬上就能達成銷售,轉化成客戶。這明顯是本末倒置的,真想說句,這不傻X嗎?
對于產品拉新而言,本身就需要產品具備壓倒競品的優勢,同時在潛在意向客戶前精準傳達,潛移默化,直至達成交易,這都需要一個過程。大前提是,培養了粉絲對你的信任,而公眾號對于這個產品而言,只是一個傳播工具,一個維護粉絲關系,培養信任忠誠的平臺。舉個栗子,你不是建行的持卡用戶,你會長期關注“建設銀行”的公眾號?
傳統企業里,妄圖靠公眾號解決業績問題的傻逼想法,坑死多少運營人?
以前,我們都拼了命去漲粉,再發廣告,吃到了“流失慘重”的虧;隨著漲粉手段的層出不窮,才慢慢意識到“漲粉”,只是解決粉絲點擊關注的動作,沒法解決關注后的圖文點擊頻率,互動次數,甚至購買產品。
現在講吸粉 留存 轉化。公眾號最大的特征還是留存功能 . 因為他是訂閱+推送. 這個特點決定了 公眾號最大的價值是留存(粉絲忠誠,粉絲粘性,粉絲活躍)。解決留存的企業公眾號,必將是大浪淘沙后,依然屹立不倒的變現好手。
溝油哥總結,粉絲關注行為的幾種動機:
粉絲關注時的狀態,
被動關注型(迫于形勢,利誘)
設備強制關注:微信照片打印機,微信wifi,微信夾娃娃機
微信支付關注:支付不經意順帶關注
誘導關注:短暫需求關注,回復關鍵字下載資源,關注抽獎,關注玩游戲
主動關注型
真心關注:為了某一個高頻需求而關注,干貨、好內容、服務平臺、功能平臺。
崇拜關注 :明星、網紅、意見領袖
公眾號供過于求的今天,被各種營銷手段教育得愈發精明的粉絲們,在關注公眾號時,主動思考選擇,即使當時被套路關注的,過后也會主動取消關注。好比送上門的便宜無關輕重,主動選取的卻倍加珍惜。
真心關注的粉絲,肯定是經過深思熟慮后,才會選擇,點擊關注按鈕。好比說,你下定決心追到的女孩,會容易放手嗎?因此這也是精準粉絲留存高的原因。
討論
那么,如果要做一個產品 , 這個公眾號 到底是做成 產品公眾號 還是 內容公眾號?
如果是產品公眾號,那這個公眾號幾乎就是個廣告號, 你宣傳的前提是有人看。如果做成產品號,那肯定沒人看。原因簡單,你家產品不出名。除非是特別高頻的產品(如良品鋪子,三只松鼠,百草味等零食淘品牌) 而且特別有優勢的產品 。否則一天到晚自說自話的 聊產品那點事 。依然還是個廣告號(ps:自嗨號)
如果是內容公眾號 , 怎么跟產品掛上勾?
首先的首先,公眾號的名字,就是個問題:
比如 九蜂堂 比如 刺梨君 這些名字 我不太想關注。因為這個名字告訴我,他們講的一切 都是圍繞產品做廣告的。即使將來他說出再大的道理 我都認為他是個廣告。
然后,找到你產品的屬性,比如你賣運動裝,就多關注體育類寫點內容,比如我的地方特色產品,我就多介紹當地風景,人文,小吃,寫內容加入產品。總之硬性廣告己經過時,軟內容才能留住顧客。
如果說內容已經很難,很稀缺了。那么內容跟產品的結合,與柔性嵌入就是難上加難。這是個底層邏輯,也是一個千種產品萬般結合的邏輯,這個邏輯弄明白 無論是賣蜂蜜、賣衣服、賣服務都打通了。
還有一種情況,
或許,你是個好文案. 但你不是個好的產品文案。我覺得你有趣,但我不一定會跟你買東西。你還需要通過其他手段,產品與粉絲關聯,或者公眾平臺與粉絲實現服務關系。
這里涉及
內容工作者,有所擅長,會寫黃色內涵小文的人,不會熬雞湯;會寫專業論文的人,未必能夠hold得住情感;時尚評論公眾號大咖,未必能做好一個傳統行業官微。高高在上的自媒體大咖,僅僅基于現有的造詣,衍生相關的套路,來喂養蕓蕓眾生,而讓那個大咖來做你家企業官微,未必做得好。
是的,我們未必都是一個好文案,但我們會學著做個好運營?(ps:致運營江湖不離不棄粉絲們,致運營江湖發現溝油哥不是大咖,依舊還沒取關的同行們~)
最后啰嗦一下,可能有些同行疑惑,溝油哥,你教人家做新媒體的,可你公眾號閱讀量不高啊。嗯,這個問題,或許可以這么回答:
1、 個人號起步較晚,后公眾號時代越來越擁擠了,也就是優秀的公眾號越來越多了。
2、 垂直領域,很多教新媒體運營的號比如課堂式插坐學院、新媒體學院、運營XX;平臺式如新榜、西瓜君都起步較早,團隊運營,并且通過各種手段運營圈粉。常見手段,搜集幾十G新媒體干貨,誘導小白們關注,加私號,強制分享朋友圈。
對于這種手段,溝油哥有點鄙視,畢竟那幾十G資料東拼西湊,大多是淘寶過時的教程資料,網上免費的教程,打包包裝成“干貨”。沒多少真正有用的東西。
3、 我這個號初衷僅僅是分享自己在企業官微晃悠3年的運營心得與教訓,沒有用心運營,更新不定時,沒做推廣預算。
4、 教新媒體運營領域本身比較垂直,屬于小眾;還有出于人性,好的干貨適合收藏,不適合分享朋友圈。那些分享朋友圈的干貨,估計都是被“綁架分享的”,如不分享截圖,不發干貨。
5、 雖然能力有限,我還是想體會一下那些用內容吸粉的過程;雖起步較晚,但希望把自己經歷的,用文字去打動,那些與我一樣,曾經被企業官微坑過的同行們。
對啦,有句話怎么說來著?
你未必人好,只是沒機會放蕩!
本文地址:http://m.knowyourextract.com//article/2021/0113/23107.html